知名導演Steven Spielberg所監製的The Goonies(七寶奇謀)是我童年最喜歡看的電影之一,從七個小朋友尋寶的冒險故事中,我想就「尋寶淘金」談談「學習之道」。

 

去年底翻閱了Neil BrowneStuart Keeley合著的問對問題,找答案:批判性思考的智慧學》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: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)一書,驚覺我與作者書中觀點一拍即合,迴響共鳴之餘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觸,如此好書值得推薦給大家反覆閱覽。


 

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: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

 

從小到大,想必大多數人曾遭師長輩耳提面命,要我們學生學習時猶如海綿般,不斷吸收成長,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與知識的累積,我總認為「海綿吸收」式學習的論述並不一定是套好的學習方法學習,我們不否認海綿式大量吸收有其一定重要性;然而,此學習模式往往流於沒有興趣的「消極被動式學習」,對權威知識照單全收,不知慎思明辨、去蕪存菁,更遑論挑戰權威知識、知識霸權。而台灣盛行的「補習班式教育」與「狂抄筆記文化」正好是最佳寫照,多數學生認真埋頭苦幹的背後,只懂得背出、寫出、算出標準答案或老師的權威知識,實際內化知識邏輯,或懂得進一步開創知識的格局相當有限。

 

反觀「尋寶淘金式學習」,遠比海綿吸收式學習更為積極主動,倘若「海綿吸收式學習」是看人釣魚、等著吃魚,「尋寶淘金式學習」的核心價值便在於學習如何釣魚。又如同人往往乃受到金錢利益誘惑,才進一步主動開創金源、追尋財富,套用在學習上,正巧意謂著學習背後有股「興趣」或「誘因」支持,進而享受追尋、開創知識的樂趣。常言道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,倘若非主動學習,何來追尋黃金屋之樂趣可言?

 

進一步說明,「尋寶淘金式學習」與「海綿吸收式學習」最大的不同,在於「尋寶淘金式學習」必須學會「掏選」知識的黃金,亦即篩選出「金沙」與「砂礫」兩種不同的知識價值,簡言之,即是要懂得去蕪存菁、慎思明辨,以追尋知識的關鍵核心價值,剔除無用的泛泛之言,透過苦思明辨、獨立判斷、批判對話,進而建構自我的知識黃金屋,而非流於人云亦云,被霸權或權威牽著鼻子走。

 

其次,作者Neil BrowneStuart Keeley並認為,淘金式學習必須透過反覆練習批判性思考而成,其引述Richard Paul的觀點指出,批判性思考可區分為「強義」(Strong-sense)與「弱義」(Weak-sense)兩種技巧,「弱義」的目的在於「防禦」自我論述,「強義」則在於挑戰他人與自我論述,找出內在架構問題、修正既有觀點,以防自欺欺人。其中內涵便不贅述,請自行參閱該書內容。

 

綜合而言,「尋寶淘金式學習」與「海綿吸收式學習」間不存在絕對好壞優劣,而是要懂得如何善用彼此的長處,從而精進自我學習之道,亦即透過吸收累積、淘金批判,以便精鍊知識黃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rim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