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全球化與麥當勞等速食餐廳的影響,改變傳統飲食習慣,漢堡、炸雞、薯條與可樂成為日常生活飲食的一環,由於我下一篇文章打算介紹一家漢堡小店,所以先來吊書袋,推薦一本以麥當勞為關注焦點的飲食全球化書籍作開胃菜。

 

討論麥當勞現象的書籍汗牛充棟,社會學家George Ritzer在其名著《社會的麥當勞化》(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: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)書中,指出速食餐廳的準則正逐漸支配著美國社會和世界各地,麥當勞化的四個主要元素為:效率Efficiency)、可計算性Calculability)、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)與控制Control),其透過速食餐廳作為典範來說明社會變遷朝向理性思維和科學管理,與社會學大師Max Weber進行對話

 

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James L. Watson等五位作者所著的《飲食全球化: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》(Golden Arches EastMcDonald’s in East Asia),其有別於經濟商管視角探討跨國企業麥當勞的成功因素,或是就反全球主義或反麥當勞的角度進行批判;而是從人類學的觀點,用一手的田野經驗,描寫麥當勞在東亞地區的發展現象,內容非常貼近你我實際生活經驗,是本輕鬆有趣的暢銷書,適合推薦給對全球化或麥當勞現象有興趣的一般讀者。

 

濃厚的亞洲文化與思維,與麥當勞的美式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,即使北京、香港、台北、首爾及東京各自獨立,但是文化、 歷史、語言、政治、民情等,卻有著互相交織的淵源,麥當勞欲進入這些亞洲國家經營,無異是場中西文化衝擊

 

隨著麥當勞透過適宜當地的「在地化」經營,改變了當地的消費文化與社會行為,也創造出新的生活形態,麥當勞的進駐,不僅具有單向入侵的內涵,亦包括雙向融合、在地化的趨勢,隨著時間的推移,麥當勞已成為這些地區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。

 

綜觀本書核心脈絡,乃從微觀的生活現象去探究宏觀的全球化議題,闡述麥當勞與不同社會之間「互動的過程」,亦即全球化與在地化間的互動關係,有別於時下全球主義或反全球主義者的觀點,本書指出飲食全球化為一個「動態」且「多元」的互動關係,而非殊途同歸的單向過程

 

雖說人類學的著作並非要建立科學理論,反而像是在描繪寫作的當下,但本書仍可帶給讀者諸多啟發,例如從國際企業觀之,研究麥當勞如何成功打入東亞市場,或是從消費者的角度,研究消費者如何重塑速食的意義,包括兒童的角色與家長的壓力。另外,也可以就空間利用、消費文化、飲食文化、民族認同、階級社會角度或現代化推展等角度切入,窺探麥當勞對當地的影響。最後,東亞區域各國、各地區間的「比較研究」,也可豐富讀者探究此議題的視野。

 

想瞭解全球化動態過程,或是想瞭解麥當勞如何成為知名的跨國企業,抑或東亞各國對麥當勞文化衝擊的反應,甚至想用你的麥當勞經驗跟這些人類學家對話,趕快來翻閱《飲食全球化: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》這本輕鬆有趣的暢銷書就對了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rim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