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前看了《艋舺》,很高興這部片相當賣座,更期待未來台灣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國片問世。

 

艋舺,Mon Ga,原為平埔族的語言,譯為小船。從一根雞腿之爭,到兄弟義氣而「同舟共濟」(踏入「黑道」);然而最後卻發現這是艘靠不了岸的船,甚至「根本沒有船,只有局!

 

全片架構清晰明瞭,從「義氣相挺」(意義是啥小,恁爸只知道義氣),轉變到被「現實體制」(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,並且一去不回)所吞噬,然而結局又回應片首的「兄弟友誼」(我混的不是黑道,是友誼,是義氣五根手指頭才能合成一個拳頭),既反應「現實體制」,卻又不失「浪漫情懷」,兩者的糾結與轉變成為故事核心。

 

傳統人際網絡的結合,到被利益、仇恨宰制的衝擊與轉換,原本兄弟間的情意相挺,到最後彼此的分崩離析,同樣情節也出現在國片《九降風》,或是洋片《教父》、《四海兄弟》等,很老套卻也很現實。台灣傳統地方角頭各自畫地為王,底下雖有零星衝突,但大體而言互不侵犯,甚至還有崇尚拳、刀,鄙視槍械的武士精神(槍是下等人的武器);然而,隨著都市化的快速發展、外省幫派的入侵、小弟被利益所誘,以致原本穩固的社會網絡被打壞,就實際社會而言,艋舺角頭橫死街頭不計其數,而一清後,小弟取代大哥嚐到權力與金錢的甜頭後,不顧道義、背棄倫理者也越來越多。

 

比起經典台詞「意義是啥小,我只知道義氣」,我更喜歡「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,並且一去不回」,頗有國片《囧男孩》味道的一句話,這不僅是轉折,也是反省的所在,如果說義氣、友情是我們歌頌的理想,那利益、仇恨就是我們身處的現實。「風往哪邊吹,草就往哪邊倒。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,可是最後遍體鱗傷,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草」道盡我們共同的無奈,長大,不能避免!利益,難以抗拒!現實,無法扭轉!

 

有人說,踏入黑道就像抽中一支壞籤,最後不是亡命天涯,就是慘死在街頭。可是那一年,我跟我的兄弟們,都認為踏出黑道、以暴治暴才是王道,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」片尾「蚊子」握住「和尚」的手躍上牆,回頭仰望校園之際,也象徵著無法回頭!

 

其次,配樂、美術和服裝造型部分,相當值得讚許,無論是Air Supply的〈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〉或是譚詠麟的〈愛情陷阱〉,主角們的花襯衫、AB褲,以及當時最流行的「名流」和「追風」(機車),都可看出1980年代流行的經典。寶斗里、剝皮寮、祖師廟、華西街等場景,雖未必完全重現昔日風華,或重建時引來文史工作者批判,但經由電影的包裝、「重建」與詮釋,卻也帶來世人關注與觀光商機,促進沒落地區再現生機,與其給予過多的道德批判,我寧願抱以「文化再造」的肯定。

 

演員部分,如同當年《大頭仔》找港星萬梓良來演一樣,偶像明星挑大樑,賣點十足。整體而言,馬如龍、王識賢、席曼寧幾位硬底子的演員詮釋最棒,阮經天、陳漢典的表現則讓我耳目一新,趙又廷的表現雖然跟《痞子英雄》差不多,但若就大螢幕新人表現而言,也值得嘉許。

 

台灣國片自《海角七號》席捲全台後,大家似乎都在等待下一個「海角奇蹟」;然而,《海角》奇蹟的成功,純粹只是無心插柳的「偶然」,反觀《艋舺》則是從製作到行銷,如同電視劇《痞子英雄》一樣,完全走商業取向,行雲流水的故事情節,沒有艱澀或文謅謅的台詞,搭配偶像明星的加持,大大提升國人進戲院支持的意願,堪稱台灣電影工業的新「典範」!

 

電影預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rim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