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不談曲高和寡的學術,也不打庸俗的政治口水,僅抒發個人感觸,分享新思路,提供對兩岸關係有關注或有興趣者作進一步思考,並期盼能扭轉舊思維。

 

日前高雄電影節因熱比婭Rebiya Kadeer)紀錄片〈愛的十個條件〉(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),再度掀起台灣政經波瀾,依照慣例,主張勿挑釁中國,以免造成觀光損失,抑或支持民主、自由與人權者大有人在,中國打壓或中國干預聲浪甚囂塵上,政壇也不免一場口水戰。

 

根據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經驗,中國的飛彈試射,反促成李登輝前總統高票當選,中國可說是超級助選員,而今中國施壓熱比婭紀錄片,反讓〈愛的十個條件〉頻頻曝光,中國又成為該片的最佳宣傳者。

 

有趣的是,高雄「五星級」飯店業者,為中國觀光客因達賴喇嘛訪台,以及熱比婭紀錄片產生的中國客退房潮,進而呼籲高雄市政府停止播放該片,市府也礙於業者等利益團體壓力,採取提前播放因應。

 

兩岸關係錯綜複雜,牽動彼此歷史情結,過往冷戰結構及軍事對峙下,兩造缺乏互動,彼此關係多半以國家視角觀之,側重高階政治與軍事面;然伴隨後冷戰全球化民主化浪潮,兩岸關係結構丕變,呈現「政冷經熱」的獨特格局,彼此社會、經貿與文化互動頻繁熱絡,世人觀看兩岸關係之架構,有須進一步調整,方能與時俱進。

 

State國家;Society社會;NGO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;International System國際體系

 

相較過往純粹以國家或社會的視野,上圖的互動視角更貼近當前實情,就學術性而言,整體架構則可寫成一本甚至一部專書,其中每條線都可以成為單獨一篇學術論文,唯獨其中的因果關係需再釐清,然而我們沒必要唱學術高調,只需要用更全面的視野來關察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圖中國家或社會內部,並非鐵板一塊,有不同的部門或集團利益,且兩國內部的國家與社會關係也不盡相同,例如中國算是發展型國家,政府主導社會與經濟的發展,而台灣則是民主化國家,國家無法全面掌控社會,受社會不同利益團體的牽制,民意、政黨因素也左右著政策的發展。

 

因此,熱比婭紀錄片在台風波,若單純化約成國家間摩擦過於狹隘,畢竟重要的因素在於中國觀光客,倘若要全盤觀之,可看成:中國社會(觀光客)影響台灣政府(觀光局)與台灣社會(飯店業者),飯店業者組成的利益團體,又影響高雄市政府,造成高雄市政府在決策上有所調整,同時,中國與台灣社會中的人權團體,以及國際人權組織或相關非政府組織,又影響高雄市政府的決策,例如呼籲市府不該向中國低頭等,至於中國政府是否有向其國內旅行社,或是台灣政府施壓,就不得而知。

 

兩岸關係的獨特性在國際關係中舉世無雙,也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成長環境,更是攸關我們的未來命運,然而礙於過往歷史情仇或現實政策所需,實務部分時常不是僅關注如ECFA、達賴訪台等單一政策或事件,便是淪為統、獨政治口水,理論層面則嚴重不足,難與國際關係理論對話。

 

論斧底抽薪的解決之道,無非要靠學界長期關注、建立理論,政界與民間在互動之餘,提高關察視野,方能掌握兩岸關係互動全貌,彌補盲點缺失,豐富認知圖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rim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