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陣子去雲嘉南一帶散心,昔日輝煌的小漁村,因泥沙淤積而逐漸沒落,當年輕勞動力大量出走,政府選前承諾清理淤泥支票又未兌現,留下的居民只能「望洋興嘆」。

 

說到農林漁木,從520農運,到白米炸彈客,以及近期的大埔、相思寮(中科二林園區)、《農村再生條例》爭議和麥寮台塑六輕污染,當前政策顯然無法讓農村與農業「轉骨」,反倒加速走向凋零。台灣農業產值佔GDP不及2%,勞動人口約5%,而農家真正務農所得約佔收入2成,必須靠政府補貼過活,且土地也可能被徵收蓋科學園區,補償金不一定合理(別以為人人可當田僑仔),甚至因浮濫徵收而被閒置,農村未來看不見,青壯年一波波出走,圖留老人小孩堅守家園。

 

縱然為官者學歷傲人,但真能走入農、漁村,並彎下腰傾聽的有多少?不過就是「Long Stay、攏係假」的作秀戲碼!當然,就經濟學教我們的「比較優勢」來看,台灣農技精良但土地狹小,中國勞力充沛、工資低廉、土地取得容易,加上中國讓利惠台、拉攏農民,於是乎投資、輸出中國成為當前施政主力,台資也位居中國農業外資之冠,看似美好的「轉骨丹」,但真能轉進投資的,多半是台商資本家,而農民呢?生吃都不夠還想曬乾?

 

同理,想辦法轉型觀光農業?有沒有開民宿的是台北來的八卦?轉型生物科技?膠原蛋白、蜆錠確實熱銷,但沒有技術支援哪裡來?《農村再生條例》協助活化?是再生?還是再次犧牲咧?說穿了,不過是都市白領高官為首的想像與冷氣房內的政策,殊不知農民最根本且迫切需要的,就是「吃飯工具」和「有飯可吃」(公平貿易)罷了!

 

推薦閱讀:《糧食戰爭》(Stuffed and Starved: The Hidden Battle for the World Food Syste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hrimanChen 的頭像
    AhrimanChen

    阿里曼@部落

    Ahrim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