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老婆看到電視談話性節目在談「星巴克分店指數」,於是便打電話來問我是否得知此訊息。在此之前,孤陋寡聞的我只聽過「大麥克指數」(Big Mac Index),稍微上網爬了一下新聞,原來「星巴克分店指數」乃美國《商業週刊》(Business Week)專欄作家Daniel Gross所提出,其主張「一個國家星巴克連鎖分店愈多,受金融危機傷害的程度愈高」(The more Starbucks a country has, the bigger its financial problems.)。
前幾天老婆看到電視談話性節目在談「星巴克分店指數」,於是便打電話來問我是否得知此訊息。在此之前,孤陋寡聞的我只聽過「大麥克指數」(Big Mac Index),稍微上網爬了一下新聞,原來「星巴克分店指數」乃美國《商業週刊》(Business Week)專欄作家Daniel Gross所提出,其主張「一個國家星巴克連鎖分店愈多,受金融危機傷害的程度愈高」(The more Starbucks a country has, the bigger its financial problems.)。
何謂「鬼扯邏輯」,簡單來說便是用一套看似有理,實則毫無邏輯推理、缺乏科學驗證的觀點在自欺欺人,換句話說,「鬼扯邏輯」實際上就是在「鬼扯」,尤其台灣的政客、媒體與「偽專家」特好此道,且樂此不疲,透過其擁有的權力、工具、「假權威性」,甚至倫理道德去支持、散佈「自我想像所建構的不實觀點」或「偽科學知識」,混淆社會大眾視聽。有鑑於此,為加強大家的「邏輯推演思維」與「批判反思能力」,下面舉出幾點案例與「個人拙見」供參考。
週六在家觀看超級星光大道重播,又看到評審Roger(鄭建國)在挑剔PK參賽者梁一貞的英文咬字問題,深感莫名其妙,這可說是繼袁惟仁講評空泛、張宇說Radiohead是冷門後,個人最無法接受的評論之一。縱然小弟我缺乏音樂背景、又是個「菜英文」,但有些看法仍舊不吐不快,或許正有如同窗好友彥榕所講,我就是愛看又愛譙。
首先,Roger人稱時尚造型大師,歌唱選秀節目邀請一位專業造型師作評審,我不否認有其重要性,畢竟整體造型、舞台表現對於藝人而言相當重要;然而星光大道參賽者後期的造型總有專人打理,Roger繼續講評造型有些多餘(是要自我批評?還是挑剔同行?),而歌唱的講評又非其專業領域,我一直搞不懂邀製作單位為何要請造型師擔任評審?
其次,咬字問題真如同這些評審所說如此重要?我想又是個見仁見智的議題!誠如某日我與忘年之交Bruce所談及,某些歌唱選秀節目弔詭的是,這週參賽者情感豐富,但評審可能跟參賽者指出pitch問題、音不準、技巧不佳,然而下週參賽者可能pitch沒有問題,評審卻又挑剔參賽者沒投入感情,再不然就是感情澎湃,可卻挑咬字、發音上的毛病!這時候好奇的我就想問一句,評審你的專業標準在哪裡?你是要參賽者作為唱匠?還是感動人心、散播歡樂的歌手?要能夠咬字正確?還是要有個人特色?更可笑的是,前幾週評審彭佳慧在糾正參賽者黎礎寧發音咬字問題後,自己卻把把acoustic唸成acastic,倘若依照彭佳慧自己的標準,又有資格可坐在評審席上嗎?更何況彭佳慧所詮釋的英文歌,就沒有腔調嗎?
(前排左二:索菲與左三:思絲均來自中國四川,僅為她們與其家人、親友祈福)
這陣子看台灣媒體川震連續劇看到很「倒彈」
網路上充斥該不該捐錢賑災的無謂(味)辯論
突然有種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的惆悵
這篇不是要批判捐錢行為,而是偽善
關於該不該捐錢賑災,無非以下兩派:
(1)人飢己飢、人溺己溺→捐 款
(2)養虎為患、助紂為虐→不捐款
這兩個邏輯看似有道理,其實都很可笑
(索菲來自中國四川,十分高興聽聞其親友平安,望其早日恢復笑容)
日前中國四川地牛翻身,近來新聞頭條報的全是相關消息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,尤其歷經921地震的台灣(話說921那天我睡死完全沒感覺),聽聞這種不幸消息,多少總會抱持「人飢己飢、人溺己溺」的態度去面對。
話說前日從台灣某台新聞媒體上,看到中國某電視台擷取香港某記者的採訪作為系列報導之一,那段畫面讓我印象深刻,當然不是感動得刻骨銘心,而是很火大;近日又看到台灣某些媒體連續劇般的川震報導,以及爭相報導台灣財團與富豪捐了多少錢、多有愛心,並以賑災為名,發起一系列募款活動、藝人獻唱等,心中再度燃起一股幹譙火。
依稀記得香港腦殘訪問是這樣子:一位四川受災的小女孩(我猜年紀大概是小學生吧,不確定),她被壓在瓦礫堆下(總之便是被垮了的房子給壓住),只有聲音可透過縫隙傳出來,聽到記者與救災人員聲音,便虛弱地低喊:「叔叔我好渴,可以給我一點水嗎?」,只見那記者不是先嘗試將水傳到縫隙中,或直接請人灑水或倒水進縫隙中給女孩,而是劈頭就問:「小妹妹,妳還好嘛?妳被壓住會不會痛?…」等類似白癡的話。幹!你他媽的記者未免也太沒有常識,請問那個人被壓不會痛?還要妳問會不會痛?倘若今日換做是我,我可不是被壓死、被餓死、渴死,而是活生生被這記者氣死,心理的OS便是「X佢鹵味!」
2008台灣總統大選於兩星期前落幕,國民黨馬英九以200多萬票大勝民進黨謝長廷,實現台灣政黨再輪替,選後政界、學界與媒體、政治嘴砲評論者相關論述汗牛充棟,撇開政治嘴砲不談,就學理上而言,多半著墨於諸如Anthony Downs(1957)等學者對於中間選民、選票極大化的探討,以及台灣終於實現學者Huntington(1993)所述之「雙翻轉測驗」(two-turnover test,即二次政黨輪替,進入民主鞏固、民主深化階段)等分析,置於那些官腔官調的分析,Chetbaker在「總統大選結果的政治分析」一文中已發揮得淋漓盡致,有興趣者不妨參考,個人便不再贅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