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此時,我剛接觸到Plurk(噗浪),當時Plurk剛成立幾個月,因為Plurk較貼近我使用上的習性,於是之後就慢慢將Microblog(微網誌)平台,從Twitter(推特)轉移至Plurk。隨著媒體的報導與名人使用的加持,Plurk於今年初迅速竄紅,微網誌的概念再度被關注,同時Plurk的台灣使用者也呈倍速增長,掀起一股噗浪旋風。
何謂「微網誌」?相信網路媒體的介紹已是汗牛充棟!簡言之,微網誌多半均以140字為限,分享自己的近況、心情或所見所聞,猶如MSN的暱稱或Facebook狀態列,同時並兼具時即回應與討論的相關功能。此外,微網誌的問世,恰好可將即時性、不具永久性的內容,轉移至該平台上,好比說有人就連踩到一坨狗屎、捏死一隻螞蟻,抑或轉貼文字、圖片與影音等,也能寫成篇網誌,微網誌便可交代這些瑣碎小事,也讓Blog多一點永久性、更具內容的文章。
如同我喜歡嘗試不同的BSP(Blog service provider),除了Twitter和Plurk兩個微網誌平台外,我也玩過Jaiku(宅窟)與Tumblr(甜不辣),同樣都是微網誌,但彼此提供的服務、使用的功能、訊息的流通,以及社群的連結卻大不相同。網路上已有不少人將Twitter與Plurk進行比較,諸如上個月Jas9的〈微網誌大戰:Twitter Vs. Plurk〉與羊男的〈Twitter or Plurk? 這還用問嗎...〉再度引發探討,而國外網站上也有非常多相關討論。
對此,我不否認就「全球使用者數字」而言,Twitter勝過Plurk,且Twitter的APP遠多於Plurk;然而,就「性質」而言,卻有種「蘋果比橘子」的感觸,一樣都是水果,但蘋果與橘子的成分不盡相同。同理,一樣都是微網誌,Twitter與Plurk間也有所差異!孫傳雄在〈【評論】報告呂前副總統,讓我告訴你什麼叫Plurk(噗浪)微網誌吧!〉文中有簡單明瞭的比較,極力推薦給想認識兩者的網友,其另一篇〈【評論】8大Plurk(噗浪)重要用途在台首次大公開!〉文章,也可給對Plurk不熟悉的新手作參考。
依我親身觀察經驗,我認為Plurk使用者在台灣比Twitter多,乃「功能服務」、「使用習慣」與「社群連結」三大因素互塑下的結果:Twitter只提供英、日語介面,而Plurk則有親切的正體中文介面;Twitter的時間軸為縱向,而Plurk則為橫向,並具有「討論串」的功能,追訊息較為容易,另外還可以嵌入圖片、Youtube影音,兩者「訊息流動」與「社群交友」方式大相逕庭,對於慣用BBS與MSN的網路族群,Plurk的介面更顯親切、易上手,當人際網絡間的使用者一多,社群的力量就會展現,形成一股推力,規模自然擴大。
再者,台灣Plurk是否會因為Twitter全球使用率高而跳槽,關鍵仍在社群的力量,道理猶如Flickr之於無名小站,明明Flickr的費率與容量遠勝於無名小站,但偏偏在台灣無名小站的使用者卻高於Flickr,原因無他,許多無名使用者跟我說過,因為周遭的朋友皆用無名,因而不想跳槽Flickr相簿服務,或是Blogger與Pixnet等Blog服務。
綜合而言,一樣都具有微網誌的概念,Twitter與Plurk在帳面使用者統計數量看似可以比較,但論及數字背後的運作邏輯或操作概念,卻是南轅北轍,孰優孰劣,無法進行絕對的比較,否則終將淪落蘋果比橘子!